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金属矿山“六证一照”办理全流程指南:核心资质、审批步骤与法律要求

发布时间: 2025-06-25 作者: 分享到:
二维码分享

金属矿山开采需依法取得“六证一照”许可体系,这是矿山企业合法运营的生命线。随着2025年矿业政策全面收紧,办理流程更需精准合规。本文深度解析核心证件、审批流程及最新法律要求。


一、核心资质:“六证一照”的法律定位与申报基础

“六证一照”是矿山合法开采的准入基础,其核心证件包括:

采矿许可证:由自然资源部门颁发,是矿山开采权的法定凭证。需提交矿区范围图、储量报告、开发利用方案、环保审批文件等12项材料。其法律依据为《矿产资源法》及《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》

安全生产许可证:应急管理部门核发,要求企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、专业人员配备、应急预案等条件,并提交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

营业执照:工商部门办理,需预先核准企业名称,明确开采矿种与经营规模

矿长资格证与安全资格证:强制要求矿长通过安全管理和环保知识考核,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发放

环保批复文件:包括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》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,涉及水土保持方案、土地复垦方案等

矿山用地许可:需林业部门《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》或土地管理部门审批文件

表:金属矿山“六证一照”核心内容与法律依据

证件名称
颁发部门
核心法律依据
有效期
采矿许可证
自然资源局
《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》
按矿山规模3-10年
安全生产许可证
应急管理局
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》
3年
矿长安全资格证
煤监局
《矿山安全法》
3年
环境影响批复
生态环境局
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
与项目周期一致

二、审批全流程:四阶十步精准通关

第一阶段:前置核准与矿区划定(2-6个月)

企业设立预核名:向工商部门提交预核准名称,同步启动矿山立项(国有矿山需向发改委申报)

申请划定矿区范围:向自然资源部门提交地质报告、矿区范围图(1:1万底图)、开发利用初步方案。审批通过后获得《矿区范围批复》,该区域进入预留保护期(大型矿≤3年,中型≤2年)

第二阶段:要件编制与联合审查(3-8个月)

编制核心方案:包括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》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》《安全设施设计》,均需第三方评审备案

缴纳矿业权出让收益:根据采矿权评估价,通过招拍挂竞得采矿权后缴纳价款

并联审批环评与安评:同步报送生态环境部门(环评)、应急管理部门(安评),取得批复文件

第三阶段:正式申报与发证(1-2个月)

提交采矿许可申请:通过政务服务网或窗口递交材料,包括:
→ 采矿权申请登记书及矿区范围批复
→ 企业营业执照与资金证明
→ 方案审查意见与缴费凭证(使用费1000元/平方公里)

部门审批与发证:自然资源部门40日内完成审查,缴费后5日内发采矿许可证;同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

第四阶段:投产验收与绿色矿山创建(1-2年)

按照“三同时”原则(安全、环保、水保同步建设)通过竣工验收

投产后1-2年内需通过绿色矿山评估,否则面临停产风险


三、2025新规与法律合规要点

最低规模与服务年限强制要求
2025年起,金属矿山须满足:铁矿/铜矿≥30万吨/年、金矿≥10万吨/年,服务年限≥5年(不含基建期)。现有矿山需通过资源整合达标,否则采矿证不予延续。山西省已明确要求未达标矿山在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

  1.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升级

生态修复: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可绿化面积的100%,废石废水处置达标率100%

节能减排:2025年新矿能耗限额≤7.8kgce/吨矿石(新建项目级),碳排放较2020年降23%

技术强制:禁止混汞提金,充填采矿法应用比例≥60%

表:2025年主要金属矿山最低生产规模要求

矿种
最低生产规模
服务年限要求
适用地区
铁矿
30万吨/年
≥5年(不含基建期)
山西省等
铜矿
30万吨/年
≥5年(不含基建期)
山西省等
金矿
10万吨/年
≥5年(不含基建期)
山西省等
锰矿
10万吨/年
≥5年(不含基建期)
山西省等
  1. 智能化与合规监管强化

建立露天矿山智慧监管平台,实时监控开采活动

推行三级包保责任制(县/乡/企业),违法行为直接追责矿业权人


四、实用建议:规避雷区与政策前瞻

提前规划规模与资源整合:现有小矿应尽快启动兼并重组,避免2025年底采矿证失效

选择无氰提金等低碳技术:采用光催化溶解(能耗降70%)等工艺,满足绿色冶炼标准

注重“净矿”出让与生态协同:优先参与政府已完成权属处理的“净矿”出让项目,缩短办证周期

2025年后的矿业生存法则:规模是底线,绿色是门票,智能是未来。每一份合规证照的背后,都是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双重契约。

未来金属矿山需在规模达标基础上,深度融合绿色低碳技术(如光伏替代、无人开采)与数字化管控,方能在合规框架下实现长效发展

*免责声明:本官网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读者不应单纯接受官网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,应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。本官网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官网所载内容所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。


【全文完】

标签:

False
False
False